如今朕已经承诺二叔和三叔俩人到新岛屿上,开疆扩土,朕也已经放出二叔来了。
让其去找到三叔商量去往新岛屿一事!
朕许二叔三叔他们招募百姓,士兵到新岛屿上开藩建国。”
众人听到宣德皇帝前面一段话后,脸上先是一喜,再听到后面一段话后神色随之又是一僵。
发现了一块跟大明差不了多少的国土,结果却要封给藩王,说不好听点,跟朝廷简直就是屁的关系都没有。
要是不移封出去,那是好事啊!
开疆扩土,万世不移的大功绩。
以后任谁来写史书,自己两个人,一个当朝首辅,文官集团的扛把子,一个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武将集团的扛把子,浓墨重彩都是往轻了说的。
总之无数人求之而不得的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就砸到了自己两个人的头上。
而现在这事儿就他娘的成了个笑话!
那还有什么好事儿落在自己头上?
到时候史书上面会怎么写?
两人估计会被骂为当世最大的败家仔,谄君误国的昏庸小人。
而宣德皇帝想到的问题,内阁首辅杨士奇和英国公张辅两人同样也想到了——当初宣德皇帝可是说过的,大明百姓随便他们招募多少。
英国公张辅还好一些,总觉得自己在大明掌握的刀子足够硬,皇帝够狠,藩王们谁敢跳?
但是文官系统就不一样了,什么事儿都能瞬间想出七八种可能性的文人哪儿有什么好的货色?
就算是好的,那也是针对於皇帝来说的忠心,而不是说这个人就不坏了。
一如眼前的内阁首辅杨士奇。
沉吟了一番之后,内阁首辅杨士奇道:“皇上,其实这也算是好事儿。宗室们愿意移封到海外,我大明的百姓就有地可种。”
至於他们所带走的百姓,根子还是在我大明,依然是我大明的百姓。
另外还有一桩好处,却是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甚至於是要先伤己,才能再看到好处。”
先伤己?
你一个文人,什么时候练上了七伤拳了?
心中吐槽的宣德皇帝好奇道:“什么好处?”
内阁首辅杨士奇道:“田租!只要百姓们去新明岛的多了,那么留在我大明的百姓自然就少了些。
一个两个藩王所带走的百姓看不出来什么,若是天下间的其他藩王们都移封到新岛屿上去,到时候所迁百姓何止千万?
人少了,地多了,自然就能人人有地种。
而那些地主就算是再怎么不情况,也得把田租降下来,要不然百姓干脆跟着藩王出海,谁去给他们种地?
田租一降,赋税自然就能多收一些以充实国库,这其实是一桩天大的好事,只是一招不慎,就容易先伤到自己。”
英国公张辅看着内阁首辅杨士奇内心道:“好一个内阁首辅,以后跟这家伙处好关系,但是又不能走的太近。”
这种老狐狸真是坏水多多的。
宣德皇帝却是好奇的道:“朕记得爱卿家族中的良田也是不少,佃户也是极多的吧?”
内阁首辅杨士奇道:“启奏陛下,臣之家,小家也,大明,大家也。
大家不安,小家何安?大家满仓,小家不饥。
臣身为内阁辅臣,自然要舍小家而为大家,以为天下百官之表率才是。”
宣德皇帝却是笑了笑道:“罢了罢了。爱卿看看家里能凑出多少家当来,不行就把地也卖上一些,在新岛屿上买一块地,让族内之人去打理算了。”
被揭破了心思的内阁首辅杨士奇没有半分的不好意思,道:“陛下圣明,陛下厚恩,臣必万死以报!”
一旁懵逼的英国公张辅这才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混蛋,你是真牛逼啊!
你们这些玩笔的就是奸贼,果然脑子一转就有好处拿了。
宣德皇帝又接着道:“那朕就命宗人府通知其他各地方的藩王,先往南宣部洲上面多置换一些过去。”
二叔三叔俩人分岛,实在是不妥。
宣德皇帝的想法很简单,我不怎么懂政治是政治小白,但是知道推恩令和掺沙子是怎么玩的就行了。
南宣部洲那块地方就算是再大,多弄几家藩王过去分一分,一个藩国有几个布政使司的面积,那就差不多了。
再加上以后推恩令实行下去,搞不好一个藩国就会慢慢的变成一郡之地,甚至於一县之地。
一群小菜鸡一般的藩王还能对大明本土构成什么威胁?
至於说这些人骨子里藏在深处的某种基因发作,会不会催生出一个始皇帝一般的人物瞧着藩王太多而不爽,想要统一下,其实宣德皇帝并不怎么担心。
体量太小的藩国里边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不是什么好事儿,只会加速其灭亡而已。
只要大明本土不作死,他们其实屁的事儿都干不成。
宣德皇帝想的没错,二叔朱高煦今天被宣德皇帝解除封禁,当晚就跑出去去找三叔赵王朱高燧商量移封一事了。
宣德皇帝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对着众人说道:“诸位爱卿,朕还有一事想与诸位爱卿商量一下,那便是关西七卫,朵干都司,乌思藏都司,奴儿干都司等地,百姓教化问题!
这些地方的百姓不像是中原百姓那样子听话,容易被人蛊惑起兵造反!
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众人陷入沉思之中,阁老杨溥第一个出声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这些地方百姓多数乃是少数民族,缺少我们汉族文化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