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多着呢,但是咱们大昌和大庆隔着大海,来往交易都要靠大船,得来十分不易,所以很多好东西都在皇城里,咱们老百姓没机会瞧。就这折叠椅,我还是看见田庄里的贵人拿出来过,我是远远的瞧见了,才试着做出来的。”
夏老汉的话,说了等于没说。
华溪不免有些失望,望着那个折叠椅努力搜刮脑子里的信息,就听见夏姑娘充满崇拜的表情说道。
“不过有一样叫大棚的东西是咱们摄政王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强制老百姓实施,收成很不错,今年,我也打算在后院整一块地试试呢。”
华溪的眉头微拧,所以可同是穿越老乡的那位,是个搞农业的?
原本有些激动的心情,慢慢冷却了下来,先不说不见到老乡,就是两国相隔的那片海域,他就不敢尝试,遇到个大风大浪的□□,他就交代在海里了。
华溪有些泄气的一屁股坐在折叠椅子上,“这把折叠椅我买了。”他暗暗的吐了口气,收起心思,拿出图纸展开给夏家父女俩看。
“还有这个,和小吃车的构造差不多,但要大上许多。”
夏姑娘凑上来,拿走了图纸,和父亲交头接耳了一会儿,笑嘻嘻的拍了拍胸脯。
“确实差不多,你放心,我们父女俩必定全心全意做到最好。”
华溪没有过多的交代,毕竟小吃车他们做的就很不错,所以就问了价钱。
“这个要比小吃车大上许多,我们不多要,就收你六十两,成吗?”现在的夏家,夏姑娘在慢慢接手传承下来的生意,很多时候,已经表现出一副挑大梁的模样。夏老汉基本上并不多言,全由自家女儿做主。
小吃车花了三十两,而这个快餐车大了不止一倍多,六十两确实不算多,很公道。
“还有这把折叠椅。”
夏姑娘吐了吐舌头,“我给忘了。”说完,转头看向自家老爹,“爹,这椅子?”
夏老汉只是试着做的,还没想到往外卖那一层,所以没到市场考察,于是踌躇一会儿,老实道:“就二两银子吧。”按正常的手工费算。
华溪二话没说拿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和一个十两银子以及从钱袋里挑出一个碎,就给了夏姑娘。
夏姑娘高兴的眉开眼笑,道了一声谢,就接过了银子。
她知道和华溪打交道,不需要想那么多,直来直去就好。
双方约定了交货日期,华溪就拎着折叠椅走了。